光圈先決(Aperture priority)在相機控制盤上的代號通常是『A』;顧名思義,就是讓使用者手動決定光圈的大小,然後由相機自行決定快門時間。
相機內,多枚葉片以虹彩形狀圍繞,調整光線進入的孔稱為光圈,先瞭解一下光圈的表示方式:
光圈標示 | F 2 | F 2.8 | F 4 | F 5.6 | F 8 | F 11 | F 16 |
快門速度 | 1 / 500 S | 1 / 250 S | 1 / 125 S | 1 / 60 S | 1 / 30 S | 1 / 15 S | 1 / 8 S |
光圈大小 | << 大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小 >> |
上表所中表示的為一般 DC 常見的光圈範圍,F 2是最大、F 16是最小,當然還有更小的光圈,例如 22、32,但是在傳統相機上比較可以看到這麼小的光圈;對應的快門速度是指相同曝光量的情況下所需的快門時間,例如「F 2」&「1/500 秒」這一組和「F 16」&「1/8 秒」所得到的曝光量是等效的。
既然曝光量等效,那還分這麼多規格作啥?舉實例給大家參考一下:
← 較小光圈時,景深較深,前方和後方的景物都相當清晰,拍風景希望整張畫面都清晰時可以利用這種小光圈設定。
← 較大光圈時,景深較淺,前方的主題清晰,背景的景物就模糊掉了,可以凸顯主題、塑造乾淨的畫面,拍人像或特寫時極為好用;DC 在近拍模式較容易「意外造成」這種景深效果。
除了以上簡單的範例外,小光圈在夜間拍攝時還可以「製造」漂亮的自然星芒效果,在夜間拍攝章節會舉例介紹用法。使用 A 模式時,相機會自動決定快門時間,但是千萬別勉強達成不可能的任務:
← 大太陽下還硬要用大光圈,結果超過相機所能控制快門時間最小值,造成曝光過度;此時要適度縮小光圈值或者加一片「減光鏡」過濾強烈光線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